大唐公主 容貌
容貌重現! 大唐公主似喉糖廣告女角
大唐公主李倕 1200年後容貌再現
1200年前唐高祖李淵第5代孫女李倕的容顏,在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3D技術,以電腦程式成功復原這位大唐公主的容貌。
根據《新華社》報導,在15日舉辦的第39屆數字考古國際會議上,北師大周明全教授展示了通過顱面復原技術,所得到的大唐公主數字化三維頭像。復原後的這位唐朝公主,容貌秀麗端莊,精致的華冠鋪紅疊翠,配上青絲雲鬢,顯得雍容華貴。
據
了解,這次復原的顱骨遺骸是唐代公主李倕,字淑嫻,唐高祖李淵第五代後人,於唐玄宗開元24年(公元736年)病逝,時年25歲,至今已有1200多年。
她的墓葬在2001年11月至2003年6月在西安被考古人員發現,雖然棺材已朽卻屍骨尚存,手上還分別握著一件玉蠶和玉豬。
由於沒有被人為破壞過,被發現時墓葬中的陪葬物有瓷器、陶器、鍍金銀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紡織品和少量的鐵器及鉛器。而且還有一件完整的頭冠,與墓主頭骨緊緊依偎。
不
過,因整個下頜部分已缺失,為完整再現大唐公主容貌,北師大虛擬現實與可視化中心的研究人員將顱面復原技術與考古學相結合,首先通過CT和三維掃描建立人
的皮膚、軟組織、特徵、五官四個數據庫,通過數據庫建立顱骨的重構模型,隨後對大唐公主的顱骨掃描,從數據庫中找到和公主顱骨特徵相關的數據,對缺損部分
進行修補,最終得到完整的大唐公主頭顱容貌。
利用3D顱面復原技術,1200多年前的唐代公主面貌「重生」。
15日舉行的第39屆數字考古國際會議上,北師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專家展示了復原後的容顏。
《新京報》報導,這名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第五代孫女李倕。2003年前,李倕墓在西安被發現,據墓志銘記載,李倕在唐玄宗開元24年病逝,時年25歲,至今已有1200多年。
遺骸被發現時,整個下頜部分已缺失。為完整再現公主容貌,北師大虛擬現實與可視化中心的研究人員將顱面復原技術與考古學相結合,首先通過CT和三
維掃描建立人的皮膚、軟組織、特徵、五官四個數據庫,通過數據庫建立顱骨的重構模型,隨後對公主的顱骨掃描,從數據庫中找到和公主顱骨特徵相關的數據,對
缺損部分進行修補,最終得到完整的公主頭顱。
去年2月,經過中德兩國專家近7年的努力,這個被稱為是目前最為完整的公主頭冠終於修復完畢。「顱骨決定面容,只要提供一個顱骨的CT數據,就可以通過軟件得到這個顱骨的面容,相似度很高。」北師大周明全教授說,這項技術還可用於協助公安破案。
受陜西考古研究院的委託,從1996年就開始研究顱面復原技術的北師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周明全教授,承擔了為公主面貌復原的任務,但公主的
顱骨不完整,整個下頜骨基本缺損。周明全的團隊在西北大學支持下,對公主顱骨進行計算機斷層的CT掃描,數據輸入計算機,透過調配數據庫中已積累到的近千
對顱骨和面容資料比對,重新為公主構建出下頜骨,拼接成完成的三維顱骨。
周明全表示,顱面復原技術研究關鍵是尋找顱骨和面容的關係。先從活人開始,即把某人頭部的CT數據掃描進電腦,然後用3D技術模擬出該人顱骨,倒推復原容貌,再把復原容貌與真人進行比對,相似度非常高。這些年他們已積累了近千份樣本,由此開始進行古人的容貌復原。
由於史籍上有關公主李倕的記載不多,研究人員們就以現代人頭部數據為基礎,採用回歸統計方法推導出顱骨和面貌之間的關係,為公主顱骨「添肉」。「除了雍容華貴,還有自信、桀驁不馴的勁頭。」周明全說,比對很多唐代公主的壁畫後,他們認為復原的容貌很傳神。
大唐公主容貌 電腦虛擬重現
修復後的李倕公主冠飾,由480余件金、銀、銅、鐵、珍珠、綠松石等不同材質的構件組成本版
戲劇演員的扮相,跟公主有點神似,但也因為頭冠拼湊不易,最後花了7年,才修復完成,大唐公主 容貌再現,也讓人一窺大唐公主神秘面紗。
大唐公主 容貌 引用自: 容貌重現! 大唐公主似喉糖廣告女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