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凌惠平

2008 十一月 20 18:37:28 PST 来源:國際日報


凌惠平

今年8月28日,「雪藏」兩年多的凌惠平再現「光彩」,在「千古之謎---凌惠平」展廳重新面對廣大觀眾。

連雲港市雙龍漢墓濕型女屍凌惠平自2002年7月出土以來,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這是中國繼湖南馬王堆女屍、湖北荊州男屍之後發現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漢代濕型古屍,且是長江以北首次發現的漢代濕屍,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連雲港市博物館一樓展廳,雙層亞克力棺內,只見凌惠平躺在內棺的棺液裡,身上圍裹了一方浴巾大小的脫脂棉。亞克力和棺液的通透性非常好,因此,可以很細緻地看清古屍。

古屍呈棕黑色。資料顯示,其高1.58米、重25.5公斤。和6年前相比,凌惠平的外形並無變化,展廳周圍有序地分佈著隨凌惠平一起出土的80多件文物,以青銅鏡、漆器、木簡為大宗,另有木俑、鐵劍、毛筆、板硯、銅印、梳篦、銅錢等,種類較為豐富。其中一枚證明女主人身份的龜紐銅印和一把圖案精美的漢尺,尤為引人注目。



圖為青銅鏡


圖為龜紐印章

龜紐銅印的邊長為1.3厘米,印紐是一隻栩栩如生的靈龜,印文為「凌氏惠平」4個字。龜紐上系有一黃色皮綬,皮綬質地柔軟,富有韌性,色彩鮮亮,保存完好。



圖為漢尺

漢尺長22.5厘米,寬1.8厘米,屬於彩繪漆尺。讓人著迷的是尺上以黑、灰、白等色繪製的兩幅天上、人間的精美圖畫。尺的一面繪有兩位仙人引導兩輛軺車的畫面,前方正面坐一位戴勝仙人;另一面繪有一輛軺車引導一輛龐大的象車,像車中部有一面建鼓,兩邊各有一人手執鼓槌奮力擊鼓,車後緊隨兩騎隨從,畫面前方也端坐一位戴勝仙人。整個漆尺畫面色彩鮮明,線條流暢奔放,佈局飽滿,體現出浪漫主義的繪畫風格。更讓人稱奇的是畫面上居然出現了象,此圖與連雲港孔望山漢代圓雕石像相印證,再次證明漢朝時海屬地區與東南亞等地就有往來。

2002年7月7日下午,在通往海州石棚山風景區花園路的基建工地上,挖掘機意外挖出一口棺材(即凌惠平的3號棺)和一些長長的厚木板。第二天上午,考古工作者開始清理墓葬現場。經過12個小時的工作,共清理了2個槨室3口棺木,確定這3口棺內屍骨為一男兩女。7月9日,開始清理3號棺。當天下午,密封板被揭開,一具仰面漂浮在棕褐色棺液裡的古屍完整地呈現在人們眼前。屍體皮膚新鮮,摸上去還有一定的彈性。古屍經身份驗證即為凌惠平,年齡在50歲左右。

凌惠平雖然已經出土6年,但圍繞著她的種種謎團至今未解:

凌惠平的龜紐銅印顯示她的身份不一般。在漢代,年俸祿在400石-2000石的官員、貴族才能使用龜紐銅印。凌惠平是女人,為什麼也會有龜紐銅印?查閱史料得知,西漢時期有女性封侯的制度,呂後的妹妹、東海王劉強的3個女兒都被封了侯,那麼,凌惠平是否也曾被封侯?

凌惠平的遺體能如此完好地保存2000多年,可以說是一個奇跡。雙龍漢墓非常簡陋,槨板上只有一層白膏泥,並無木炭。另外,同一個墓葬中,同樣的環境和密閉條件,為什麼其他3口棺內僅存遺骨,凌惠平卻能「駐顏有術」?

凌惠平不腐是否與棺液有關?出土的4口棺內都盛滿了液體,凌惠平能在適於細菌生存的鹼性棺液內保持不腐,又是一個謎。

……

時隔千年,當初的詩篇無數次地被人們吟唱,凌惠平的故事卻無人可知。也許正是這一點,讓凌惠平有著巨大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反覆探尋關於她的傳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xgi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